本文为站长好友 Yukii Yang 在其朋友圈发布的一些文字,许多论点与本人不谋而合。征求同意后,由作者本人拟定题目转载至本站。
我认为,高校的“造神式”榜样工程是时候停下了。我不认为这所学校每年的上万毕业生可以被一根名叫“优秀毕业生”的线一同衡量。
挂掉二十门课,在最后关头补考通过顺利毕业是一种优秀;从头建立一个社团,用爱发电不求回报的度过青春也是一种优秀;收获一个以后能常联系的好朋友是一种优秀;游戏玩的很厉害,能被人喊一句“大佬”也是一种优秀。我甚至觉得,身心健康的从大学这个养蛊怪圈中毕业,是不是也算一种优秀?每个人都很了不起,每个人都值得站在台上去成为那个优秀毕业生,所以,凭什么站在台上的那个人就有资格成为我们的榜样,成为“优秀毕业生”的唯一的模版?
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,优秀毕业生就一定得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六边形战士,是宣传片里被大牛教授环绕,就算走入歧路也总有良师益友相伴的幸运儿,是校园里一块一人高的展板,接受着路人的审视和点评,最后丢下一句“和我有啥关系”。我们都喜欢看主角从低谷中崛起的绝地反击,可惜大学的社达主义者们不欢迎这种故事。在每一个被官媒塑造出的神们身上,我只看到那根优绩主义的绳索把他们捆成一只可怜的粽子,好掩盖住混进粽子馅儿里的砂子和玻璃渣。
这些单一优绩主义考核下筛选出的“优秀”个体,几乎没有可能在无孔不入的舆论审视下不出纰漏。且不说优秀毕业生的评判标准里并不考虑个人品格,即使是对“优秀人才”的唯一指导标准“优绩”来说,谁又能保证在论文,竞赛,科研甚至考试都可以走出各种捷径的当下,每个炫目的“优绩”都来的那么光明正大,那么经得起拷问?
今年,我全程听完了新校长在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,那不像是给毕业生们的殷切祝福,那像是表演给领导和媒体们的一场庆功会。屏幕上精心制作的ppt陈列着各路高手各种耀眼的奖项和成就,可惜我怎么动用共情力也觉得那些事情与我无关。这种时候本不该很没情商的念起老校长的好,可是我觉得当一个校长能放下ppt和演讲稿,用人生经验和每个毕业生画上半小时谈谈社会和将来的时候,他才真正履行了身为老师教书育人的天职。
上交生存手册里说,“聪明的人,就算老师用阿拉伯语讲完高数,他们仍旧能够考出满分”。可是不“聪明”的人呢?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呢?普通又沉默的“平均数”们呢?学校,老师,社会好像在刻意的遗忘他们,又教会我们也去遗忘他们,直到我们有一天发现自己也成为了“必须被遗忘的人”。
我们需要的不是高高在上的神,需要的是一个能告诉我们下限在哪儿的安全网和它带来的自信心;我们需要的是被认可和被接纳,是有人告诉我们“就算普普通通的活着也没关系”。尤记得刚入学时辅导员说我校每年总有10%的人不能正常毕业,我想恐怕正是缺乏上述要素的缘故。